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起专层次主要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和维护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搭建、运行、维护,并具有网络软件开发能力的实用性专门人才;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的实用性专门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相关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三、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必须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搭建、运行、维护,并具有网络软件开发能力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管理的基本技能。
四、学制及学习形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层次为高中起点专科,采用学分制,学制2.5年,学习期限2.5~6年。学习形式为利用网络课件、课件光盘及网上答疑等网络教育方式,在学习中心的协助管理下自主进行学习。
五、主干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高起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JAVA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操作系统原理 数据库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 多媒体技术 电子商务 程序设计综合训练 软件工程综合训练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训练网络 软件开发综合训练 软件工程概论 专题讲座等。
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计划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GX001.1 |
英语(一) |
4 |
GX001.2 |
英语(二) |
4 |
G0003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4 |
JSZ001 |
程序设计综合训练 |
4 |
GL020 |
文献信息检索 |
2 |
JSZ015 |
JAVA语言程序设计 |
3 |
0000 |
远程教育学习学 |
1 |
JSZ005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3 |
ZJ041 |
程序设计基础 |
3 |
JSZ007 |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3 |
JS001 |
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础 |
2 |
JSZ011 |
微机原理与及接口技术 |
4 |
合计 |
必修16学分 |
合计 |
必修21学分 |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G0029 |
信息安全与法律法规 |
3 |
JSZ002 |
软件工程综合训练 |
4 |
GL007 |
电子商务 |
3 |
JSZ005 |
专题讲座(计算机) |
5 |
JSZ012 |
计算机网络原理 |
2 |
JSZ003 |
信息系统管理综合训练 |
4 |
JSZ009 |
操作系统原理 |
3 |
JSZ004 |
网络软件开发综合训练 |
4 |
JS014 |
多媒体技术 |
3 |
JSZ013 |
软件工程概论 |
3 |
JSZ010 |
数据库系统原理 |
3 |
JS018 |
计算机图形学 |
2 |
JSZ014 |
网络安全与管理 |
4 |
|||
合计 |
必修21学分 |
合计 |
必修22学分 |
七、课程总体设置及学分分配
项 目 |
门 数 |
学分数 |
百分比% |
---|---|---|---|
公共基础课 |
6 |
17 |
21 |
专业基础课 |
4 |
12 |
15 |
专 业 课 |
8 |
26 |
33 |
实 践 课 |
5 |
21 |
26 |
选修课 |
3 |
4 |
5 |
总 计 |
26 |
80 |
100 |
八、教学要求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系统地学习所有必修课及214学分的实践选修课。
2.课程考核方式有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考查。
3.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上机、实验、社会实践等。
九、毕业条件
学生必须取得必修课+选修课合计总学分80学分,方可准予毕业。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76 学分)方可准予毕业。
十、选课说明与要求
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课要求
(1)公共基础课必修17学分,其中文献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与法律法规4学分;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12学分,远程教育学习学1学分;
(2)学科课程必修38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12学分,专业课26学分;
(3)实践课21学分,其中,综合训练16学分,专题讲座5学分;
(4)选修课10学分,从中任选4学分。
2、选修课的说明与要求
(1)设置选修课的目的:选修课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以拓展学生的眼界,了解某些课程的某些领域的最新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
(2)设置选修课的意义:选修课的开设扩展了学校课程的种类与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