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内容简介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远远不是一部通常所认为的学术论文。虽然斯密也劝说放任自由,但他的论证却更多地是反对政府干预和反对垄断;虽然他赞扬贪欲的结果,却又几乎总是鄙视商人的行为和策略。他也不认为商业制度本身是完全值得赞美的。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到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朽名声主要在于他在1776年发表的伟大著作《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该书一举成功,使他在余生中享受着荣誉和爱戴。1790年,亚当·斯密在克科底去逝。他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读后感

史密斯告诉我们,他写作的目标是阐明为什么一些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富裕。其中的原因并非其他国家更加努力或拥有更好的资源。对亚当·斯密来说,答案就是自由贸易。史密斯带领我们了解货币的基础以及货币交易的方式。通过物换物系统,交易时必须等待其他人想要的东西,而金钱消除了这个障碍。史密斯介绍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 他认为,价格和价值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和管制机构协同,并且和市场元素相互作用。买卖自然地发生直到管理机构介入这个系统。当政府退出监管时,人才会持续努力获取最大利润。当企业主考虑长远利益时,他们才会发挥出最好的潜能。他举了一个屠夫的例子:如果屠夫出售品质坏的肉类,他的顾客将不会回来。他可能会在短期内获利,但从长远来看,最好以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出售优质产品。  市场的无形之手确保了一个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体系。史密斯承认,有些人会变得超级富有,而有些人会变得贫穷,但这对于繁荣的经济体系来说是合乎逻辑的代价。为了自由,大多数人的幸福和目标,一些不平等是可以容忍的。

史密斯回应了当时流行的经济理论 -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指出经济体系是赢家和输家的集合。对于一个追求富裕的国家来说,另一个国家必须是贫穷。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受益而牺牲另一个国家是合乎道理的。这一理论意味着各国将努力将资金和资源留在国境内,通过阻止自由兑换使资金留下,对外国的货物征收大额关税, 理论指出这些有时会牺牲自己的长期利益。

史密斯认为,允许各国进口在其境内成本高的商品,出口廉价成本的商品是有益的。从长远来看,开放边界更好,因为长期生产成本会变得较低。妨碍自由贸易会损害国家的经济体系。

同时史密斯也提到公立学校和警察等机构应该由政府管理和监管,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公共利益。

《国富论》读后感(一):《国富论》中的贸易自由是通往幸福的终极途径

关于《国富论》中提到的自由,我认为,作者亚当•斯密主要在论述“贸易自由”。

他先给出一个比喻:一个家庭生产皮革、一个家庭生产弓箭,生产弓箭的家庭通过打猎获得动物毛皮,然后将自己获得的动物毛皮,卖给生产皮革的家庭获取利润;生产皮革的家庭于是有原料制造皮革,再销往市场获取利润;然而,如果生产弓箭的家庭自己打猎、自己制造皮革,那么他就不会和生产皮革的进行贸易,但是他既打猎又造皮革,显然浪费了从贸易中获取利润的机会,而且使自己精力分散无法同时做好两件事,常常顾此失彼。这个比喻说明,贸易和交换的重要意义,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见识到了贸易的重要意义,他进一步论述工业制造业之间的贸易,甲行业生产A原料,乙行业需要A原料才能生产B商品,B商品是丙国国民的生活必须品。这样一来,贸易的存在能够解决很多矛盾;而自由贸易的存在不仅使一商品可以在一国境内自由流通,满足一国国民需求,而且避免了一国因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原因不能生产该商品而带来的不便。斯密是这样说的:“但是,如果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彼此交换,每一个人就必须为自己筹划自己需要的每一种必需品和便利品。”

他以英国的《航海法》作为反面教材,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带来另一贸易国的报复。虽然这样的保护主义在一段时间内,会起到保护本国商人利益的作用,但是贸易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国民的消费,即消费者的利益。损民肥商,这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而且,在你向对方设置贸易壁垒的时候,人家也在对你进行报复,也会采取和你近似的手段。这样的状况不利于贸易自由,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当然也不利于资本的自由流通,实际上受损的是双方国民的利益。

但是,斯密提出“自由贸易”理论是有局限性的。

其一,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在欧洲范围内,英国一枝独秀,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因此,英国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劳动生产率高,物美价廉,在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很有竞争力;要其他国家取消、降低关税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当时英国正在确立自己的海上霸权,和其他国家(如荷兰、法国)之间的关系简直是剑拔弩张,到了谁也不服谁,都想做冠军的地步。所以,“自由贸易”在这样的情势下,只能被弃之一隅,束之高阁。

其三,斯密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且还是比较巨大的差异。要实现自由贸易,就必须先消除差异。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包容程度。但是,直到今天,斯密提出的“自由贸易”仍未在整个世界实现。这并不能说明此理论的错误,也不能说明此理论的正确,只能说明“英雄无用武之地”。

小结一下,斯密所谈“自由”乃“贸易自由”,斯密以为“贸易自由”能够增进人类幸福;然而,“贸易自由”至今尚未成功,到底其与人类“终极幸福”有多大关系?我认为,贸易自由只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暂得肉欲的享受,无法到达“终极幸福”。

《国富论》读后感(二):伟大的亚当-斯密

我虽然刚刚看了前几章,但也深为作者的理论所折服。

亚当的思想是深邃的,作风却是平实的,不象某些国人那样高高在上,故弄玄虚,亚当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看看亚当把分工讲的这么细,这么透,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师辅导学生那样,读起来不由阵阵感动。

估计我们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老马从亚当那里受益很多,但我们的教材却把伟大的亚当排除在外,以至于众学生们对亚当-斯密这个名字闻所未闻,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

虽然这本书厚了点,读起来估计要费点时间,但我计划把她看完,因为当年亚当写这本书时,费的时间和心血更多。

暂写至此。

《国富论》读后感(三):我认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种种问题都源于亚当斯密

之所以加上“我认为”三字是因为我知道许多人对此会嗤之以鼻。但不管你们现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总有一天人类会承认。

事实无数次的向我们证明,如果一个体系需要不断的通过附加条件加以修补,那么就说明这个体系本身很可能就是错误的。当年的地心说理论与观测数据偏差越来越大,天文学者已经不能依靠这个理论预测任何天文现象,而只能在观察到一个天文现象后对轨道加以个新的变量来使其与事实吻合。这也就是我们如今的经济学。但总有一天,地心说会被抛弃,日心说会建立起来。

我常常很惊讶于许多经济学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差。作为文科学者,这样的现象简直是一种耻辱。而与此同时,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差。简单的微积分在他们都很成问题。张五常那就更不用再提。而就是这样一些人,往往在痴迷于细枝末节的数据分析。殊不知这些数据运算更像是会计的工作而不是经济学者的工作。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体系有巨大的漏洞,你的数字运算再精细准确,又怎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或者,这些经济学者只是在对理论已经完全丧失信心之后,躲在这些专有名词和数字统计身后,依靠它们支撑起自己最后的尊严?

至今为止,经济学理论依然在沿着亚当斯密的思路在走。不论是马克思或者凯恩斯都没有质的突破。亚当斯密体系中的漏洞依然在制约着理论的发展。

比如最简单的分工问题,宏大的斯密体系居然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劳动生产力的最大增进是分工的结果”,果然如此吗?科技的进步是不是呢?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种种缺陷,归根到底,都可以溯及基本的价值理论。无论是GNP,GDP的重复计算,投入法产出法的混乱,都表现出的价值衡量的缺陷。而斯密,正是劳动价值论的创造者,或至少是发扬光大者。劳动确实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吗?还是需求是价值的衡量标准?一千年前的文物,1000年内没有任何人对他进行劳动,为何价值会增加?如果劳动才是价值,那么矿产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参不参与运算?GDP理论的漏洞是否由此而起?甚至,广告会不会影响价值?或者,价值到底是不是可以衡量的?

再比如,货币。货币表现价值吗?我认为货币倒更像是表现了交易量。随着货币价格的变动,价值是根本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并且,在金银本位下的货币与政府信用担保的纸币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而斯密和他继承人的理论从未清楚的研究这一点。假设没有新矿山,在金银本位下,货币量是不变的。而在纸币体系下则完全不同。两种制度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是完全不同的。金银本位决定政府需要收税,而纸币体系下,政府还有收税的必要吗?政府的角色,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再比如所谓的自由市场理论,完全建立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的基础上。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当今的世界贸易,不知有何价值?

许多人会认为我这是无知者无畏。但其实我所想指出的只是,几百年时间过去了,人们应该尝试一下理论体系的更新换代了。牛顿体系后已经由了爱因斯坦,而斯密之后仍然后继无人。当然,如果让我去研究,恐怕我现在没有这个实力。我也只是挑挑斯密的刺罢了。:D

《国富论》读后感(四):没有很懂

这周拜读了传说中的《国富论》,没有很懂。

本书共分为五篇,在读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劳动生产物自然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时,总能看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影子。价格的生成、度量,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每一种经济学说的核心理论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亚当斯密认为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但他并没有将这种关系定量。在《国富论》中,价格就像一个风筝,通过纤细的线牵在“劳动”手上。亚当斯密还给价格提供了一个参照物——谷物价格。与此相比,微观经济学的供求理论为价格“松绑”使风筝变成一只鸟。

本书有关金属货币价值变动和纸币的部分是我最混乱的部分。我对金银矿藏的开发导致货币大量涌入市场、金银兑换比例与实际价值的矛盾、纸币的发行等等的影响与后果并没有理清头绪。只是隐约觉得货币的发展演变是一种价格与价值的“离心运动”并愈行愈远。方便、快捷的代价是波动和变数。将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连接在一起的越来越是一种“信任”、“共识”,对国家权威,对长久以来形成的游戏规则。这种“信任”、“共识”带有一种全民博弈的色彩,不知是实是虚,像一个只知开始和结局,过程藏在黑箱里的游戏,不知道“可控”与“失控”的界限在哪里。

《国富论》读后感(五):国富论的题目

第一篇

1.论分工、2.论分工的起因、3.论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4.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使用、5.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的价格、6.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7.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8.论劳动的工资、9.论资本利润、10.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11.论地租。

第二篇

1.论资产的分类、2.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支出的的货币、3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4.论贷出取息的资产、5.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1.论财富的自然增长、2.论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旧状态下农业的抑制、3.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4.城市商业如何对乡村改良做出贡献。

第四篇

1.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2.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3.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特殊限制、4.论退税、5.论奖金、6.论通商条约、7.论殖民地、8.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9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及财富惟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1.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2.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3.论公债。

《国富论》读后感(六):国富论

国富论书评 亚当斯密《国富论》,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全书共分为五卷.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斯密看来,劳动分工是国民经济增加的重要因素。看过卓别林大师《摩登时代》的同学都会发现,在机器大生产的年代,实行规范的劳动分工和生产流水操作,给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的极大提高,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对现在的经济来说,劳动分工更是显而易见。亚当斯密能够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发现这一秘密,可见他超强的洞察力! 亚当斯密着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严谨而详实的论证了国家财富。在这里,他强调的是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一国财富的重中之重。而结合我们国家而言,更能充分证明这一观点。2010年我国的净出口贸易近3万亿,占全球的10%。外汇储备更是达到了28473.38亿美元,如今,我国外汇储备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强大的进出口贸易,不仅增加了国家财富,更使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得到增加。 斯密的国富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全球的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诞生,可以说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前进的障碍!也许,一个国家正处于转型时,他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支撑,而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体系,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力量,他得到了资产阶级的认同。英国走在了世界大变革的前列,自由经济体系不仅使英国发生了巨变,而且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经济的大繁荣!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由此形成。 亚当斯密《国富论》,让我们看到作者对世界经济的深入思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不读《资本论》,就不会知道社会主义,那么同样,我们不读《国富论》,就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需要电子资源的私聊我,免费分享

《国富论》读后感(七)

本来以为和《经济学原理》类似,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我感觉《经济学原理》讲的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主要通过图表等讲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为教科书简直讲得非常好了,但是缺少其他的延伸,比如政治经济学。而在《国富论》中是通过历史资料来总结基本概念,这让它变得有些枯燥,但是也让它的描述很令人信服。读了这本就觉得资本主义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制度了,而共产注意却显得很反自然:资本的所有者当然是想从已有资本来赚钱,这根本无可厚非,没有了集中的资本,劳动力根本就集中不起来,也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大众生活水平。在都比较穷时实施共产注意就是找死,除非政府拥有大量资本,这样才可以集中起来推动生产,但是就像《国富论》中所说的,最有效的调控手段还是“看不见的手”,只是因为中国可以模仿他国的发展过程来模拟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已。

一般都会认为《国富论》是经济学著作,但是里面的内容远远超过了纯粹的经济学,还包括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如下面的摘抄:

“司法权如不脱离行政权而独立,要想公道不为世俗所谓政治势力所牺牲,那就千难万难了。肩负国家重任的人,纵无何等腐败观念,有时也会认为,为了国家的重大利害关系,必须牺牲个人的权利。但是,各个人的自由,各个人对于自己所抱的安全感,全赖有公平的司法行政。为使各个人感到自己一切应有的权利,全有保障,司法权不但有与行政权分离的必要,且有完全脱离行政权而独立的必要。审判官不应由行政当局任意罢免,审判管的报酬也不应随行政当局的意向或经济政策而变更。”

所以我现在倒觉得这书对管理者也十分有用。

下面摘抄一些我觉得受益匪浅的几句:

“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

“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转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一国尽管非常富有,如若长久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找到极高的工资。指定用来支付工资的资金,换言之,居民的收入和资本,也许达到极大的数额。但这数额如果世纪不变,或几乎不变,那么每年雇佣的劳动者人数就很容易供应下一年所需劳动者人数,甚至还有剩余。这样,劳动者既不缺少,雇主也不会为要获得劳动者而相互竞争。在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增加却自然会超过需要雇佣的人数。就业机会常感不足,于是劳动者为要获得工作,不得不相互竞争。假如,该国劳动者的工资,本来足够养活他们各自的身家而且还有剩余,那么劳动者间的竞争和雇主们的利害关系,不久就会使工资减低到合乎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

“所以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征候。反之,贫穷劳动者生活维持费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乃是社会急速退步的征候。”

“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因而倾向于减低利润。在同一行业中,如有许多富商投下了资本,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倾向于减低这一行业的利润。”

“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加个,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们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段,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

“第二阶级即靠工资过活的阶级的利益,也同样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如前所述,劳动工资最高的时候,就是对劳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所属劳动量逐年增加的时候。当社会的真实财富处于不増不减的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马上就会低落,只够他们赡养家庭,维持种类。当社会衰退时,其工资甚至会降低到这一限度下。劳动者在繁荣社会中不能享得地主阶级那样大的利益,在衰退的社会中却要蒙受任何阶级所体验不到的痛苦。”

“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以前。预蓄的资财越丰裕,分工就能按比例地越细密,而分工越细密,同一数量工人所能加工的材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每个工人所担任的操作,既渐趋简单,变有各种新机械发明是操作更为简单迅速。所以,当分工进步了的时候,雇佣工人数目不变,所必须预先储有的食物供应,要和在分工没有这样进步时相同;而必须预先储备的材料和工具,却要比分工没这么进步时所需要的来得多。况且,一种行业分工越是细密,它的工人人数往往越是增加;更确切地说,使他们分工能越来越细密的,就是他们人数的增加。”

“司法上的职权,如是君主或酋长自己行使,无论如何滥用,亦无法矫正,因为他是最后权势的,任何人都不够资格责问他。可是,这职权如由代理者行使,那就有矫正的余地。代理者如犯了某种不正当行为,而且有单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君主未必总是不愿意惩罚他,货强制矫正错误。但代理者所行的不正,如是为了君主的利益,换言之,如是为了献媚于任命他重用的人,那在大多数场合,就严如君主自行不正一样,无法得到补救。”

《国富论》读后感(八):国家致富秘密里的“看不见的手”

1.“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23—1790)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有人曾评论:“两百年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2、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这座大厦的奠基石就是斯密的《国富论》。该书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书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3、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说:“一个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4、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增加劳动数量。斯密注意到,分工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法门。因为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5、分工还有一个妙处,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比如,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专门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了,就“懒”中生智,把开启汽锅的舌门把手,用一条绳索系在机器的另一端,让舌门随机器的运动而自动开闭。

6、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他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于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

7、在资本积累投入企业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所以,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如此,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8、马克思把这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斯密的教条”。后来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理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面纱,但他在价值问题上又含糊其辞,给后人留下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甚至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里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9、在《国富论》中,斯密还谈到了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者,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10、斯密认为,人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大部分行为都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不期而然的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且比一个人刻意追求公共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这种机制,即为“看不见的手”。

11、他主张完全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

12、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他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销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13、《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其光亮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19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涨”,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国富论》读后感(九):关于国富论的理解——第一遍

前半部分还是认真地逐字逐句地细看,下半部分大多数是浏览+阅读作者在正文旁边的总结。

带来效率提升的分工、价格的构成、资本的运用、市场的自身功能都是该书的重要部分。

印象最深的是亚当·斯密关于商品价格的理论。

自然价格——供求平衡师的价格。

市场价格——供求不平衡时的价格。

价格的包含部分【工资、利润、地租】

工资是对劳动者生活资料必需品的补偿、利润是劳动为资本所有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的补偿。

而利润和地租也都分别分为一般(自然)利润/地租和额外利润/地租。

亚当斯密对于资本的运用有强烈的要求,即资本一定要用到生产性劳动上,而非非生产性劳动上(如侍奉贵族阶层的下人)。

【但关于这一点,假如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服务业也是一个创收的第三产业,明显亚当斯密没有把服务也当做经济产业,而只是从政治阶级的角度对待侍奉者。】

关于利润与利息

利润是自身运用资本到行业中而产生而剩余价值,利息则是资本外借而赚取资金在时间上的增值.

关于地租我不是很懂。。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借土地而取得的收入,而土地所有者具有改良土地的义务。

难道地主们在土地市场上也是需要通过竞争而争取农民??

资本所有者亦可通过与地主的合作,雇佣佃农而取得利润。

但问题是地租怎么定价??在一般地租后(维持农民生活等成本)的超额地租是通过土地产品来实现?

--------------------------------------------------------------------------------------

【关于国家】

以前的年代,农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地少人多的希腊,都基本先满足农业的发展在追求商业的创收与贸易。

在重商主义中,亚当斯密单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对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论证“政治经济学”中对自身贸易保护的重要性,通过退税、专营、通商条约、殖民地的支持(原材料、土地、廉价劳动力、行政统治),最大限度的维护本国的顺差贸易。

【关于国家财政】——想起了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主要用于国防、司法、公共支出、“维护君主尊严的费用”——我想起了“人头税”:为固化分别社会各阶层而设立的税种。

其实在税收方面,以前的君主与领主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如今中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或者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各县级政府,地方拥有自主的权力,自己解决自己的资金温饱。

倘若发生债务危机,到最后没有中央政府兜底。

【关于国家间的贸易】

亚当斯密仅从维护国家顺差的角度出发,大大忽视了国家间双赢贸易的可能性。

另外,他大多仅从一国与其殖民地的资源贸易而充盈自身的经济,殖民地仅作为一个依附附属的为其服务的“下等地”。

--------------------------------------------------------------------------------------

从政治的角度来解读

【劳动自由】

当时各个行业中都基本会有“同业协会”和“学徒制度”这两种institution,为了固化各阶层和稳定各行业的生产,不许跨行业就业、学徒最低满七年才可正式进入该行业。人员的流动不通畅,容易造成倘若一个行业发生劳动力短缺、劳动人员缺失就业自由、进入行业的时间等成本过高,最后导致各个行业总体上的不景气(但因为生计所迫以及行政命令的干涉人们无可奈克)。

【行业歧视】

服务人员就属于“非生产性行业”??第三产业亦可解决就业问题、为其他行业提供人才资源、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但亚当斯密仅仅认为这个阶层这个行业的人员仅是为了求生而讨好献媚上层阶级,也许是当时的局限所致。

《国富论》读后感(十):经济与心理

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也一定是个很好的心理学专家,经济不是一堆枯燥数字的加减 ,也不仅仅是金钱的获得与亏损,而跟人的心理息息相关的。

比如作者的这本巨著就是建立在芸芸众生的自利(也可以说是自爱)的基础上的,猜想一下,假如这个社会占多数的是耶稣释迦牟尼一类的人物,作者的理论一定失去了用武之地。但也正因为大家的自利,通过那支看不见的手,也同时促成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古人说:天道以其私济其公。果然不假。

再如,作者对大家喜欢买彩票的行为进行分析,就很精彩,他说,有那么多的人爱买彩票,尽管他们也知道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中大奖的概率为零,但还是要去买,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自己是上帝的宠儿。

同样,一些有风险的行业还是有那么多的青年去干,也常常因为认为自己更幸运,灾祸不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其实,对别人来说,自己也是别人的别人啊,老子在他的专著里说的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买彩票的人估计不信。

经典语录


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会经常发现,在世界上具有伟大人性但是却缺乏自我控制的人,在追求最高荣誉时,一旦碰到困难和危险,就懒惰,犹豫,容易沮丧;相反,我们也常常发现能够完善地进行自我控制的人,没有任何困难可以吓到倒他们的勇气,没有任何危险能够惊骇他们,但同时,他们对有关正义或人性的全部感觉似乎无动于衷。
——亚当·斯密《国富论》

从来不向他人乞求怜悯,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从来不向他人谈自己的需要,而是只谈对他们的好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self-interest.
——亚当·斯密《国富论》

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亚当·斯密《国富论》

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
——亚当·斯密《国富论》

劳动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
——亚当·斯密《国富论》

每个人都不断努力为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当然,他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利于社会的用途。这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尽力达到一个他并不想要达到的目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Science is the great antidote to the poison of enthusiasm and superstition.
科学是解狂热和迷信之毒的良药。
——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于他们的爱他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我们不要向他们说我们必需,只说他们有利。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而偏私的,他们欺骗臣民,次第消减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
——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知道,无论谁在精神上肉体上,继续数日大劳动之后,都自然会伴以休养的强大欲求,这欲求,若无暴力或特别苦衷为之拘束,其来势殆不可抵抗、安息,甚而游惰,乃是自然的欲求。这时,若非任其安息,任其游玩,以图和缓,结果将不免发生危险,丧其性命,不然,迟早亦会迫他染着职业上的特殊疾病。
——亚当·斯密《国富论》

人类是会进行交易的唯一一种动物。没有会去交换骨头的狗
——亚当·斯密《国富论》

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亚当斯密《国富论》

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一个国家的富有不在于货币的多少,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丰富。
——亚当·斯密《国富论》

劳动技能的影响要大于有用劳动占比的影响,文明社会里产品的数量更多可以表明这一点。
——亚当·斯密《国富论》

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钻石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亚当斯密《国富论》

要对于一个国家形成一个正确的判断,我们必须把同一个国家的相距久远的两个时期进行对比。进步是缓慢的,时代太近了,不但看不出它的改良,有时,即使国家改良了,但我们往往因看到某种产业的凋零或一地方的衰落,便怀疑它全国的财富与产业都在退步。
——亚当·斯密《国富论》

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亚当斯密《国富论》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商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
——亚当·斯密《国富论》

科学是对付狂热和狂言的有效的解毒剂。
——亚当·斯密《国富论》

感恩是一个社会必备的要素,因为即便在没有经济和法律义务的约束时,它也能激发帮助行为在社会各方之间互惠发生。
——亚当·斯密《国富论》

每个人都试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达到另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个人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还大。
——亚当斯密《国富论》

少年人难以在长期劳动中获利,难免会对劳动产生嫌恶之感。
——亚当·斯密《国富论》

推荐阅读

  • 《谁动了我的奶酪》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内容充满了人生中有关变化寓意深长的真理。这是个有趣且能启蒙智慧的故事,内容是在描绘四个住在“迷宫”里的人物,他们竭尽所能地在寻找能滋养他们身心、使他们快乐的“奶酪”的过程。

  • 《国富论》: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 《日瓦戈医生》: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

    一部不朽的史诗! 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 《饥饿:我的身体回忆录》:欲望不一定是洪水猛兽,自我厌弃才是

    你还记得曾经你最难的日子,你都是怎么熬过来的吗?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饥饿:我的身体回忆录》,它是亚马逊推荐2017年的10本好书之一!

  • 《另一种选择》:每个人的人生都存在另一种选择

    既然选择A已经不存在,你就只能考虑选择B了。人生从来都不完美,每个人的生活都存在B选项。今天推荐的书是《另一种选择》(OptionB)。本书作者是谢丽尔桑德博格和亚当格兰特,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团于2017年8月出版。本书简介畅销书《另一种选择》作者、Facebook(脸书)CEO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丈夫戴夫高德伯格于2015年5月突然去世,她认为自己和孩子们再也

  • 为什么做贝店?如何正确认识贝店和做好贝店?

    为什么做贝店?如何正确认识贝店和做好贝店?贝店优秀导师李金青,带你走进邀约之门!发展团队之路!

  • 贝店商学院官方公开招商课2019年2月26日课程录播

    贝店商学院官方公开招商课2019年2月26日课程录播

  • 《菊与刀》:日本人的“善”与“恶”

    电视剧中的鬼子残忍无比,动漫中的角色却都热血懂礼。倘若去过日本的人,都会被这个国家人民守规矩的程度所折服,地上看不到一点垃圾,绝不会有人闯红灯,即便交通再怎么拥堵,车辆也都井然有序。日本是一个比较聪慧的民族,二战失败后,他们在经济上竟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以上这些,都是表面日本的样子,为了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机理,我读了《菊与刀》,在这本书上,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 《老人与海》:坚强和勇气,永不服输,最终却又无可奈何

    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1952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展开,讲述他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历程。

  • 01 《未来简史》:人类未来将面临的三大问题

    未来,人类将面临着三大问题: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意识与智能的分离;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如何看待这三大问题,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的发展。